他无私奉献,待病人如亲人,为无数骨伤患者送去健康;他耐得住寂寞,刻苦钻研业务,创新了多项骨科疗法;他不舍昼夜,奋战临床一线,成为享誉省内外的骨科专家。如果把他的职业生涯编纂成一本书,每一页都书写着救死扶伤的故事。他,就是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骨科医院院长吴院学。
中医骨科“领军者”
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。我很庆幸自己选择的职业,在一次次减轻患者的病痛中,我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”
作为有着百年历史传承的十里铺骨科继承人,他潜心钻研正骨手法骨折固定和骨折的中药治疗,并使之成为一个临床疗效独特的中医骨伤科流派,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。在正骨手法上,他总结出“手摸心会”“牵拉复位”“推拿挤按”“成角折顶”等八法应用于临床,提高了复位率、治疗率;在骨折药治疗上,他提出了“破、活、补”三期用药的治疗原则,使骨折的中医药治疗有章可循,减少了骨折后遗症的发生;他运用手法整复治疗外伤性、陈旧性关节脱位,为患者减轻病痛、节约医疗费用;他研制的十里铺牌“红药膏、黄药膏、接骨1号、骨伤三七片”等10个品种自制药,广受患者好评。
百姓健康“守护者
“让老百姓进得了门、看得起病,解除他们的病痛,是我的责任。我始终认为,老百姓愿意来找我看病,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。”
在他的带领下,十里铺骨科医院远近闻名。每天,狭小的院内人来人往,进去的带着满脸愁容,出来的洋溢着康复后的轻松。周围的群众在骨伤后,总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来这里就医,除了这里精湛的医术,更多是对30年如一日的亲民价格的赞许。他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,为此他定了“两个原则”:凡是能用口服药治愈的,绝不让患者挂针;凡是能在门诊治愈的,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。常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,他就用自己的钱为病人医治。蓝田县一名患者张某,不慎摔伤致左肱骨骨折,前后住院10几天,因患者家庭贫困,吴院学主动为他治疗并垫付了医药费。出院时,张某找不出合适的感谢话,只是一个劲儿的拉着他的手,重复着“你救了我,你救了我!”
健康扶贫“带头人” 我从小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对身边的贫穷群众健康状况,有更直观的感受,作为一名医生,我一刻也不敢忘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” 作为十里铺骨科医院健康扶贫组组长,他带领医护扶贫人员一起深入洪庆山、白鹿原,到田间地头、农户家中走访,宣传政策、检查身体、送医送药。在得知狄寨一贫困户因患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动不便时,他两次将其接到医院进行了微创手术,又通过半年的手法和药物治疗,帮助患者消除了病痛。康复后的贫困户找到了合适的工作,重新燃起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。他还多次开私家车为洪庆山区、毛西村行动不便的贫困户患者上门医治,并带领全院所有临床医生,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,每月上门对服务对象进行全程健康管理。三年来,共服务残疾人、严重慢性病人、7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1200人次,以“医疗救助”推动“精准扶贫”。 抗疫铁军“排头兵” 我个人的成长进步,得益于生在这个激情澎湃,奋发图强的时代。我始终感恩党对我培养,在组织需要我的时候,我一定会冲到第一线,绝无半分迟疑。” 2020年疫情突发,农历新年的前夜,他坚守岗位,带头安排部署医院的预检分诊防控和公共卫生值班,在医院内开展消杀灭毒。随后,他又和医学观察人员一同出现场,指导一线医护人员,排查528户,隔离1500余人。两个多月来,他吃住在医院,未曾回家,直接参与新冠确诊病人专班,为确诊病人上门消杀和医学观察。整个抗疫过程中,他科学制定了一整套医生问诊、巡诊、治病、查房的流程,优化看病程序,减少检查环节,提高了医护人员防护,降低患者之间的流动,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强的保护屏障。 30多年来,他始终把“做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”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。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医者仁心”的博大情怀和“救死扶伤”的神圣诺言。